• 新闻网
  • 旧版入口
  • English
Cinque Terre
Cinque Terre

校园新闻

开云(中国) > 校园新闻 > 正文

【言论】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7-08-31 阅读量:


     “共创全国文明城市,同享美好幸福生活。尊敬的朋友,您好!不乱穿马路、不闯红灯……”这是我们在拔打手机时听到的《望襄阳》“创文”彩铃。近日,襄阳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一条条“创文”公益广告,一声声“创文”彩铃,一条条“创文”标语,一条条“创文”横幅,一块块“创文”展板,时时处处呼唤文明行为、养成文明习惯。
    我校作为襄阳的高等学府,应成为襄阳的文明高地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,我校师生积极行动,主动作为,到檀溪路广电中心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引导,到包保的“三无”小区铲除“牛皮癣”,清扫积存垃圾,到民主路社区进行“创文”入户宣传,对校园进行拉网式的巡查和整顿,规范停车秩序,整治出店经营,等等。所有这些,都是我们在“创文”中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担当。但是,我们也看到,在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,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,办公室抽烟,将食物带进教室,随地吐痰,就餐时剩饭剩菜,等等,文明的意识、文明的行为、文明的习惯迫切需要我们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,形成一种习惯。
   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要通过宣传发动、建章立制来增强师生的文明意识。文明规范不能只是印在纸上、挂在墙上,而需要经过广泛宣传发动、长期倡导和建章立制,才能在师生中入脑入心入行,比如,开车系安全带,喝酒不开车、开车不喝酒,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动,如果不这么做,既是不文明行为,也是违法行为,甚至还是犯罪行为。有了文明规范的意识和自觉,师生头脑中才会始终紧绷“文明”之弦,始终用文明规范检视言行举止,用“文明”之镜照己正身,用文明之“尺”量人量事,让不文明的行为在校园无存身之处,让不文明之人如过街之鼠。
   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需要师生在行动上践行。首先,教师要成为文明行为的引领者。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典范。学高为师,行为世范。作为老师,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,与学生朝夕相处,对学生言传身教、耳濡目染。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文明修身,为学生树立榜样,从而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文明感染力和影响力。其次,学生要成为文明行为的践行者。作为大学生,不仅要遵循老师的教诲、向榜样学习,还要加强自身修养,自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,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文明规范“日三省吾身”,从我做起,从今天做起,从小事做起,“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”,讲文明话,行文明事,做文明人。

 文明停车已成为校园一道风景 8月31日下午李平摄于致远楼前

    让文明成为一种习惯需要师生对文明言行的持久坚守。文明的习惯,闪耀着美好人性的光辉,散发着是高尚道德之馨香,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文明规范的长期坚守,如同饭前洗手、早上起床后洗脸刷牙一样,唯有持之以恒,文明言行才能成一种稳定的自动的行为,才能固化和定型为一种行为模式。
   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,“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,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,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。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清的债务,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,使人最好的创举失败,并把人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。”习惯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。让我们养成文明的习惯,发挥文明习惯的力量,久久为功,为创建文明校园添砖加瓦,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!

    (作者为学校新闻网记者 胡文平)

最新内容

热点内容

推荐内容

读取内容中,请等待...

学校地址: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

邮政编码:441053

电  话:(+86-0710)3590876   3591876(传真)

接待/接访电话:0710-3593296(24小时)

版权所有: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

备       案:鄂ICP备17002353号-1 鄂公网安备 42060202000064号

维护制作:党委宣传部